鄧小明,石阡湯山人。一個不起眼也不出名的小老板,在外闖蕩30多年從打工者到自己當老板,一路磕磕碰碰終于有了不小的成就,有車、有房、有存款的他為什么又滿腔熱情選擇回家創業呢?用他一句樸素而又實在的話說:“我選擇回鄉創業回家發展,就是為了讓更多的鄉親能夠留下,能夠留下來照顧自己的孩子和老人,讓社會變得更加和諧,更加美好。
年逾50的鄧小明有著自己不平凡的人生經歷。一向成績優異的他,16歲那年因為家境貧困不得不輟學在家,面對家鄉貧瘠的土地,有點知識文化的他總覺得沒什么前途,東拼西湊200多塊錢踏上了列車,開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。
在那個經濟并不富足的70年代,鄧小明深知借來的200塊錢有多重的分量,人窮志不短的他決定不創出一番事業來,自己就沒臉見鄉親。說到做到,有著一腔熱血的他來到大城市后對工作從不挑肥揀瘦不管什么臟活、累活都干,30多年的打工生涯,鄧小明當過泥水匠、做過搬運工、搞過建材生意、當個包工頭,一步一個腳印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,使他有了不小的成就,不少的積蓄。雖然小有成就,可鄧小明每次開車回家都有幾件揪心的事,看著村里一派荒涼,看著村里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和老人,鄧小明總有說不出的滋味。
致富不忘鄉里人。就在去年,一心心系家鄉發展的鄧小明懷揣自己積累的500萬元毅然回鄉創業??礈首匀粭l件和生態環境的他,注冊了貴州綠野嘉禾農牧發展有限公司,在花橋鎮白坪村發展種養殖。就這樣,不顧家人的反對,在自己的堅持下,一個占地10多畝,圈舍6棟的養殖公司就進入了實體化運作階段。由于自己是個門外漢,鄧小明從養殖到采購等核心技術都是不惜重金請專人幫忙,有的放矢、運籌帷幄,短短1年他的養殖場就實現了80多萬元的純收入。
在鄧小明看來公司的發展壯大并不是最重要的,要說賺錢,外面的機會可能會更多,在家發展主要就是想讓更多的鄉鄰能夠實現家門口就業的愿望,這才是自己的初衷,才是最重要的。
目前,在他的養殖廠干活的工人就有50多個,每天就是負責給羊子喂食和打掃衛生等,月收入平均都在2000元左右。
對于選工人老板鄧小明說:“我不像其它地方一樣對年齡有嚴格的要求,只要身體健康能從事基本的勞動就行。下一步,我還打算把這些普通的工人都培養成技術工,讓他們實現更多的收入,把自己的養殖場建成返鄉農民工之家。
鄧小明的養殖場,帶動了當地的農民就近就業,實現了“回家發展就是為了讓更多鄉鄰不再背井離鄉 ”的愿望。(楊莉)
編輯:周霖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