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于石阡縣中壩鎮萬屯村的十萬屯,與佛頂山中壩溫泉小鎮緊密相連,四周叢山環抱。屯中心凸起一個山包,當地人稱為冒天鼓,周圍月亮巖屯、合心坳屯、半公屯三個小屯地理象限明顯,從高空鳥瞰,構成一幅儼然天成的蓮花形狀圖案。
村里的梯田
十萬屯是石阡規模較大的古屯堡之一,甚至比曾經的石阡古城大五至六倍。南宋紹興二十四年(1154年),瑤族起義領袖楊再興曾率義軍十萬駐扎于此,十萬屯因此得名。清代張鈺《十萬屯詩》寫道:“凌霄攢翠嶺,拔地出云根。壁削巖千仞,嵐環陣八門。昔藏十萬甲,今住三家村。幽邃如盤谷,煙霞四望屯?!?/span>
古屯,石頭上可以看見斑駁的歲月痕跡
十萬屯地勢險要,易守難攻。整個大屯地勢劃分為四個卡門,東卡門距中壩上風2公里,西卡門距萬安龍鳳2公里,南卡門距中坪1公里,北卡門距墮角0.5公里。屯中東西長約5公里,南北寬約3公里。站在大屯中心冒天鼓上面,可以環顧周邊三個屯的狀況,是一個純天然的作戰指揮中心。三個小屯分別建有石墻和碉樓,屯子四周砌著高大堅固的石墻,石墻外邊全是懸崖峭壁,可謂一夫當關、萬夫莫開的自然天險。
山頂古屯
古屯上的觀察口
這里山形陡峭,平均海拔800米。森林資源十分豐富,隨便在林中走上一圈,就能收獲不少野生蘑菇。而站在崖頂,前可俯視中壩全景,后可眺望千里之外,全市第四屆旅發大會開幕式當天,許多村里人就是站在崖頂看完整個開幕式的。用他們的話說,比電視上看著還完整。在山頂樹林中,還有一座由石頭堆砌而成、當年用來抗敵的古屯,歷經數百年的歲月洗禮,屯中長滿了樹木雜草,屯墻雖有損壞,但仍然依稀可以看見義軍隊伍曾經戰斗構筑防御的工事。
老虎洞寺廟
林間小路
由于獨特的地形地貌,似觀音座下的蓮花,因此,十萬屯形成了獨特的佛教文化,離村約一公里的老虎洞就極具特色。洞內奇形怪狀,石鐘乳俯仰皆是,水滴脆響,遠離喧囂,清靜自然。不知從何時起,人們依洞建起了寺廟,每年農歷六月十九觀音廟會那天,都有上萬人來此拜佛,祈求風調雨順,全家健康平安,表達著對美好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。
走在林中,不經意就有意外發現
村里的群眾勤儉節約,尊老愛幼,不僅在建筑布局追求自然規律,而且在生活生產中追求漁樵耕讀,修身養性,做到農時辛勤勞作,閑時以傳統文化為樂。生活起居追求隨遇而安,與世無爭;飲食養生只顧日食三餐,自給自足。
村中茶園一角
編輯:l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