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來,石阡縣為鞏固提升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“基層黨建體系”建設,著力在縣城安置點培育“提升型”社區,在集鎮安置點培育“發展型”社區,在村級安置點培育“小康型”社區,不斷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黨的組織覆蓋、工作覆蓋和作用覆蓋,促進搬遷群眾實現“搬得出、穩得住、快融入、能致富”,確保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收官戰。以黨建引領為核心,完善服務,培育“提升型”社區。湯山街道平陽社區是石阡縣最大的縣城集中移民安置點,通過發揮黨建引領,完善基本公共服務、利民便民服務、社區自治服務、精神文明和文化服務,著力培育“提升型”社區。按照“利于社區發展、便于貼近居民”原則,建立“街道干部+社區干部+樓長”三位一體工作機制,街道黨工委班子成員任黨支部書記,從搬遷點優秀黨員中選舉配強社區“兩委”班子成員,以黨小組長、樓棟長為抓手,以樓棟為單位,將社區37個樓棟分為7個管理服務網格單位,每個網格設立黨小組,由支委成員兼任、黨小組黨員中選任等形式配齊配強黨小組長,選配思想引領員、就業服務員、排憂解難員、權益維護員、文明倡導員共185人的服務隊伍,將黨組織建設和服務管理延伸到基層每個角落。推動搬遷群眾生產、生活等各方面水平不斷提升。以支部建設為核心,群團發力,培育“發展型”社區。龍塘鎮結合工作實際,著力將文筆山社區安置點培育成“發展型”社區。成立了安置點黨支部,在社區擇優推薦1名能力強,綜合素質高,善做群眾工作的同志擔任黨支部書記,配齊支委成員,推行支書、主任“一肩挑”,實現了安置點黨的組織覆蓋、工作覆蓋和作用覆蓋。同時,進一步強化“黨建帶工建團建婦建”力度,深入推進“新市民·追夢橋”工程建設實施。目前,安置點社區建有愛心超市、“四點半課堂”、婦女兒童之家、追夢書屋等服務站等服務陣地。為了解決搬遷群眾就近就業,龍塘鎮積極探索“民心黨建+樓下車間+貧困戶”為發展路徑,充分發揮安置點社區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,通過引進重點項目,在樓下開設扶貧車間,組織技術培訓、設置公益性崗位、聯系鎮內務工等一系列有效措施,為搬遷群眾提供了450余個就業崗位,幫助搬遷群眾就業增收,真正實現了家門口就業。
以村民自治為基礎,發展產業,培育“小康型”社區。在國榮鄉樓上村安置點,黨支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,有效整合安置點和樓上古寨旅游資源,分區設立了“追夢”書屋,通過開辦脫貧攻堅夜校等活動,搬遷群眾參加活動和夜校課堂后可積累積分到“愛心超市”兌換生活物品。同時,依托夜校課堂平臺,根據安置點產業發展,開展茶葉管護知識和種植培訓、挖掘機培訓,積極引導群眾到鄉內坪上茶場、辣椒基地、食用菌加工廠就近務工,結合搬遷戶的就業需求,黨組織積極組織開展“錦繡女”“家政女”“挖掘機”“廚師”等技術培訓,推薦符合條件的搬遷群眾到蘇州務工就業。截止目前,組織36名搬遷群眾實現鄉內務工,5戶家庭自主創業,確保有勞動力家庭實現1人以上穩定就業,積極培育產業,不斷壯大集體經濟,不斷深化脫貧攻堅成果。